程钊,男,汉族,1975年5月出生,高级技师,成都电务维修段铁路信号工,擅长车载信号设备维修,从事本工种19年。2011年该同志参加技能竞赛,一路过关斩将,获得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全路技术能手称号。2011年起至今被聘为集团公司首席技师。
他先后参与集团公司最新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参与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考前培训、辅助题库的编制、评定考试等工作。并在现场工作中针对CRH380A速度传感器安装困难的问题,通过改进工艺,使安装效率提高的同时,降低设备损伤风险。
该同志带领职工科学制定方案,逐渐形成了“预、检、测、装、验”的五字作业流程,圆满完成200C型车载设备从厂家修到自主修的华丽转身,2020年至2021年,就节约维修经费300多万元。
刘伟,男,汉族,1983年10月出生,高级技师,成都北车辆段上行运用车间货车检车员,擅长铁路货车故障检查及诊断、工具革新等,从事本工种16年。
2016年以来,刘伟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牵头负责人,制作了便携式轮对故障检查工具、防松螺母专用扳手、特殊列车作业顶镐器等,自主研发列车主管撑管器等工具20余项,为确保运输安全和畅通提供有力的保障。
入路17年来,共计荣获个人全能名次4次,个人单项名次30余次。荣获全路荣誉3次,集团公司荣誉16次,并被评为集团公司“技术能手”“青年岗位技术能手”“优秀青年复退军人”等称号,在2011年至2016年先后被评为全路“百强货车检车员”“王德明式检车员”和集团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等诸多奖项。
杨启义,男,汉族,1992年6月出生,高级技师,成都动车段动车组机械师(集团公司二级师资),擅长动车组运用检修及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从事本工种7.5年,连续6年被选拔为集团公司高素质技能人才。
他先后发明制作生产实用性工具7件,参与完成专项课题1项,为企业每年创效200余万元。提出的动车组踏面清扫装置技术改造2项合理化建议,为企业每年创效250余万元以上。发表科技论文3篇,牵头完成修旧利废项目2项,创造修旧利废价值1万元。
2017年荣获集团公司车辆“百千万”劳动竞赛建功立业先进个人、集团公司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动车组机械师第一名、集团公司技术能手、成铁好青年、百佳青年;2018年获中国铁路第四届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2019年获集团公司“十大青年标兵”、先进生产(工作)者、集团公司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二等奖、全路技术能手;2020年获全路“青年岗位能手”、全路尼红奖章、第六届全路青年科技创新奖;2021年获全国铁道行业协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集团公司劳动模范。
邓荣川,男,汉族,1999年9月出生。成都机务段电力机车钳工,擅长轨道车辆技术,从事本工种1年。
在技能绝技方面,邓荣川同志精于轨道车辆维修技术,曾多次参加轨道车辆技术技能大赛,并取得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四次,二等奖一次,行业赛一等奖一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四川省选拔赛轨道车辆技术项目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四川省集训队。
邓荣川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能力突出,积极主动参加党团组织的各类活动,各方面表现优秀。在2022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一类赛轨道车辆维修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且获得2022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成都市技术能手。
樊祥斌,1988年9月出生,现为贵阳车辆段贵阳北动车运用所地勤机械师,业务培训班工长,擅长和谐号2A统型和380A型动车组检修与维护,从事本工种9年时间。
2015年,樊祥斌代表贵阳车辆段参加集团公司动车技能竞赛,在众多实力雄厚的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CRH380A型动车组集团公司第二名的好成绩,并荣获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2016年集团公司动车技能竞赛前夕,樊祥斌担任教练员,带领大家进行赛前训练。参赛队包揽了CRH380A统型车组前三名,以及CRH2A统型车组第二、三名的好成绩。
在工作中他不断攻关,设计出多种方便现场作业的“五小”创新成果。其中CRH380D型折棚钩头扳手获得2019年贵阳车辆段优秀“五小”技术创新成果银奖。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场作业,提高作业效率,他积极思考如何改良现有的工装, CRH2A统型车的开口销的拆卸工装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雷玉刚,男,汉族,1975年11月出生,高级技师,涪陵工务段铁路线路工,擅长铁路线路养护及道岔整治。从事线年以来,他刻苦钻研业务,总结出科学有效的“九步道岔整治法”。在他的“责任田”里,做到了“零事故”,保证了渝怀铁路安全畅通。
2012年渝利铁路开通在即,他先后担任该段5期“英才班”班主任兼授课教师,培训业务尖子200余人。雷玉刚作为涪陵工务段线路专业的业务带头人,主动引导青工成才,与入路青工签订《师带徒合同》,带出的徒弟中有15人走上技术管理岗位,50人走上工、班长岗位。
2021年,创建了以雷玉刚为带头人的“雷玉刚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作为工作室带头人,他主创的“道岔改道器”在2022年集团公司智惠成铁群众性创新大赛中获得优秀成果奖和最佳人气奖。
倪天建,男,汉族,1974年1月出生,技师,成都北车辆段轮轴装修工,擅长铁路客货车车轮检修,从事本工种33年。
倪天建熟练掌握班组所有数控设备的编程,并陆续对30多台昂贵的高精度数控设备的程序进行了优化,从而提升了作业质量和效率。近年来,倪天建先后带领自己的徒弟们,相继完成了立式车床卡爪改造、轴颈保护套改造、数控轮对分解机PLC程序优化调整、轴颈车床止轮器、数控外圆磨床中心架改造、客车轮辋探伤机BVV轮工装制作等20余项技术革新项目,其中多项成果在国铁集团和集团公司获奖。
三十多年来,倪天建研发的技术成果有一百余项,节约生产成本支出1000余万元,减少人工成本10余人。他本人还获得了“火车头奖章”和“劳动模范”等荣誉。
李旭,男, 汉族,1991年11月出生,成都北车站机关食堂工作,从事铁路系统工作13年,业余时间勤奋学习,自学食品雕刻西瓜花和人物。
该同志认真踏实,吃苦耐劳,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工作上不懂的问题,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细心做菜,美化菜肴氛围,受到一度好评。栩栩如生的雕刻作品赢得了车站同事们的掌声与赞叹。
2022年8月荣获四川省一类赛事四川技能大赛川菜创新大赛雕刻项目铜奖,2023年成为成都北车站涂小山工作室其中一员,他依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追求卓越、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继承并发扬工匠精神。
王建伟,男,1990年4月出生,高级技师,成都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指导司机,擅长高铁规章、理论教学和各型动车组驾驶,从事本工作11年。
他是技术的领航者。在2020年成渝城际铁路提质提速试验中,总结出的“三固定三优化”操纵法,确保了线路安全平稳开通运营,该操纵办法得到推广并沿用至今。2021年担任培训教师,深入浅出讲解和耐心细致答疑解惑,培训出了100多名动车组司机,参与了13期共计1000多人的动车组司机适应性培训教学工作。
王建伟同志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获得多个荣誉称号,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取得了集团公司十年来历史最好成绩。2019年参加成都局集团公司技能竞赛获得动车组司机决赛第二名;获得了2019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全路技术能手”称号;2020年参加国家一类技能竞赛获得全国动车组司机决赛第十九名,再次获得了“全路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张德涛,男,汉族,1983年5月出生,货车检车员,成都北车辆段上行运用车间高级技师,熟悉铁路货车车辆结构,从事本工种18年。
他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有针对性地对铁路基础制动常见故障进行了技术研究并制定课题,车间现场发现的基础制动漏修故障有了明显的下降,比2022年同期下降了25%。他还总结出了“三个确认”(试风、敲管、钩链)资料编入作业指导书,受到上下一致认可。
撰写了“基础制动故障的防与治”“常见车钩故障发现及快速处置技巧”“闸瓦熔渣故障的发现及现场处置”在内的三个课题调研文章。成立中欧班列等重点列车质量复验小组,通过对重点列车精心组织及质量复验,发现了多起危及行车安全的车辆故障,有效地确保了中欧班列等重点列车开行的绝对安全。
朱文兵,男,汉族,1969年7月出生,高级技师,成都工务段线路工,擅长铁路钢轨修理工作,从事本工种32年。该同志工艺优化及创新能力极强,现有钢轨伤损修理技术,辙叉心翼轨快速修理法绝技绝活,“一二三四”钢轨修理法曾荣获2021集团公司“党内优质品牌”。
钢轨伤损修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他经过长期的现场实际与研究,解决了这一难题,此技术在极为安全的前提下为单位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做到了“强基达标、提质增效”的目的。
为推广钢轨修理技术,多年来,他都在各工务系统内进行培训,并现场推广钢轨修理技术10余次,为集团公司工务部门储备了大量的钢轨修理技术人才。培养修理高技能人才及带徒5人,现已走上修理工作的重要岗位。
荣誉的取得,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扎根现场、努力工作的结果,是他们坚守理想、担当使命、攻坚克难、攀登技术所创造出的个人辉煌。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发挥出示范者、传授者、带动者、引领者作用。
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希望广大职工以“成都工匠”为榜样,深刻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通过刻苦钻研和实践磨砺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坚定不移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企之路,涌现出更多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建设成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为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火车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